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耿马自治县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聚焦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聚集产业科技人才资源,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聚势发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聚才支撑发展。借力“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引入科技特派团1个、科技特派队1个、农科服务团1个、云岭农科小院2家。建设云南省专家工作站3个、其他各类专家工作站(工作室)32个。依托专家团队,组建产业科技服务队,突出以产聚才构建“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科技人才体系。组成专家团队69人,选派“三区”科技人才及科技特派员78名,认定“兴滇人才”3名、市级科技创新人才3名,培训产业人才9000余名。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为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蔗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突破蔗渣改性等关键性技术14项,引进甘蔗、玉米、蔬菜、蚕桑等新品种26个,转化科技成果94项,开发可降解餐饮具、黄腐酸钾、石斛原浆等新产品23个。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上得到充分保障,对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实现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人才+技术+项目”的支撑作用。
沿链聚园激活发展。耿马县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产业发展思路,沿链激活增长点,聚园发展新引擎,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使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围绕“一根甘蔗吃干用尽”,开发以“糖产品、蔗渣、糖蜜、滤泥、蔗叶蔗稍蔗渣综合利用及其他”为内容的“5+N”蔗糖产业链模式,形成以甘蔗基地为基础的“糖、酒、纸、饲、肥、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他产业逐步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延链补链强链”环节中获取产品附加值。橡胶产业引入云壹森天然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耿马孟定,茶叶产业从品牌打造入手着力开发“耿马绿茶”“耿马蒸酶茶”“耿马贡茶”系列产品,坚果产业“借力”专家团队狠抓提质增效,蔬菜产业积极组建产业联盟不断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中药材产业注重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发展和石斛新产品的开发,耿马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斛汁源”产品投入市场。在茶叶、坚果、蔬菜、橡胶、中药材、畜牧等产业上,“沿链”增长点逐步激活,带动农民增收成效初步显现。
创新集群聚势发展。以蔗糖产业为载体,以产业链为轴线,以产业园区为核心,从“链”到“联”集群发展,形成5个“链群联合体”。以县内4户制糖企业和精制糖企业为“联合点”,以制糖企业生产的白砂糖为原料,逐步开发小包装白糖、红糖以及其他系列糖产品,形成从制糖到系列糖食品加工的“糖品链联合体”。以耿马华临酒精有限公司和云南华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联合点”,以制糖废弃物糖蜜为原料,每年可生产酒精5万吨、酒精消毒液系列产品1.3万吨,形成从制糖到酒精再到消毒液系列制品的“酒精链联合体”。以临沧南华纸业有限公司和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为“联合点”,利用蔗渣浆板(湿浆)生产可降解餐饮具和可降解包装材料,每年可生产蔗渣浆板9.5万吨、可降解产品3万吨,形成从制糖到蔗渣造纸再到可降解餐饮具的“浆纸链联合体”。以耿马22个分步式甘蔗集中剥叶站和青贮饲料生产企业为“联合点”,利用蔗叶蔗梢生产青贮饲料,每年可生产青贮饲料10万吨,形成从甘蔗生产到饲料加工再到畜牧养殖的“饲料链联合体”。以制糖下游的肥料生产企业为“联合点”,利用制糖废弃物滤泥以及废液生产的黄腐酸钾,生产新型专用复合肥,每年为甘蔗基地提供有机无机新型复合肥10万吨,利用糖蜜生产酵母硒及衍生产品过程形成的废弃物生产有机富硒肥料,形成从甘蔗生产到制糖到肥料再到甘蔗种植的“肥料链联合体”,实现从甘蔗到甘蔗的“甜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