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果香悄然弥漫,又到了水果丰收的季节。耿马县芒抗社区的金丝凤梨抢“鲜”上市,硕大的金黄色凤梨堆满收购点,在阳光照射下,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忙着分拣、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今年凤梨价格好,我家一共种了26亩,平均亩产3.5吨,保守估计今年能卖27余万元。”种植大户贺赛党一边套果袋,一边向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笑着细数收成。
这丰收的景象,是全县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贺派乡,金丝凤梨变身“富民果”的背后,是三级监督织就的“护航网”。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特色产业全链条精准发力,通过深入果园一线察实情、直面果农问需盼、倾听果企解难题,主动找准监督切口、延伸监督探头,将护航举措细化为可落地的具体事项,以精准监督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程保驾护航。
为护航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该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片区协作工作模式,紧盯产业政策落地、项目推进、资金使用、技术服务、干部作风五大关键环节,以“台账管理、清单推进、对账销号”三步法细化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常态化“回头看”,构建“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反馈销号—回头看”闭环机制,督促责任部门真改实改,保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贯通县、镇、村三级,调动基层监督力量,做实一线监督,把监督‘探头’架到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政策宣传不到位、管理技术缺乏等问题,该县通过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现场督办、发函督办、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断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能。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全面激活基层监督力量,推动乡镇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一线监督”与“移动显微镜”作用,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监督哨”设到群众身边,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监督模式,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既为群众权益装了“安全阀”,更让果农发展的脚步更稳、热情更高。
如今,在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下,芒抗社区的凤梨种植户已从最初3户增至266户,单户最大规模达80余亩,全社区种植面积4600亩,产值突破3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