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临沧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IPv4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搜索
首页
走进耿马
耿马概况
耿马风情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耿马投资
新闻快讯
通知通告
今日耿马
部门动态
乡镇动态
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书记信箱
县长信箱
网上信访
人民意见征集
来信查询
民意征集
问卷调查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乡镇动态
新闻快讯
通知通告
今日耿马
部门动态
乡镇动态
勐撒:小菌菇开启“致富门” 撑起“致富伞”
日期:2025-07-15 15:03
作者:严周
来源:耿马融媒
浏览:54次
字体:【
大
中
小
】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小菌菇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夏日清晨,勐撒镇丙令村丙令组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内早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湿润温暖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菌类特有的清香,一层层整齐的菌床上,一朵朵饱满圆润、色泽棕黄的姬松茸正奋力“钻”出覆盖的土壤,如同撑开了一把把小小的“致富伞”。村民们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收着这些珍贵的“山珍”,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这喜人景象的兴起,源于一次“取经”之行。2024年,面对村内产业单一、部分土地效益不高、留守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及妇女)增收渠道有限的困境,丙令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宝柱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临翔区马台乡考察学习特色种植业。在那里,他们第一次深入接触了姬松茸产业。
“当时看到人家的姬松茸大棚,管理科学,效益可观,尤其了解到它对劳动力要求不是特别高,很适合我们村的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务工,我们就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杨宝柱回忆起考察时的情景,依然充满兴奋。
经过详细调研市场行情、分析本地气候土壤条件、评估投入产出比后,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致认为姬松茸种植是条值得探索的致富新路。于是,丙令村引进了姬松茸产业。
然而,新事物的引入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村民对技术、成本和销路的疑虑,杨宝柱等几位村组干部毅然决定率先“吃螃蟹”。他们整合闲置土地,筹措启动资金,建起了第一批试验性种植大棚。从菌种引进、堆料发酵的温度湿度控制,到出菇期的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亲力亲为,边干边学,虚心请教农技专家,啃下了技术上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大棚内恒温恒湿的环境调控、精准的养分供给,都凝聚着他们探索的心血。
汗水浇灌出硕果。当第一批品质优良的姬松茸成功采收并顺利销往福建等地区,且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7元至9元时,村民们彻底打消了顾虑,大家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跟着种起姬松茸。目前,丙令村共搭建姬松茸种植大棚28个,每个大棚实现姬松茸产量7000至8000公斤。
小菌菇释放大能量,更激活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在姬松茸种植的日常管理、采摘、清洗等环节,为无法外出务工的中老年人、部分轻度残疾人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以前在家就是带带孩子、做做饭,没啥收入;现在到大棚里摘蘑菇,活儿不重,时间也自由,一天能挣50元,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心里特别踏实!” 正在大棚里熟练采菇的丙令组村民艾叶高兴地说。
据了解,勐撒镇丙令村、班必村、箐门口村、城子村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了姬松茸产业,每年6月中旬至11月采收季,可带动本村及周边2000余名中老年及妇女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群众每天能得到40元至100元不等的收入。
2024年,全镇姬松茸产量400余吨,产值360万元;2025年,预计产量600余吨,产值540余万元。
“姬松茸种植只是我们探索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探索深加工,打造品牌,让这小小的‘致富伞’撑起更多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杨宝柱说。这把由村组干部从外地带回、经干群同心精心培育的“产业金钥匙”,正在开启勐撒镇增收致富新路径。
姬松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成为勐撒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抹亮色。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个以绿色、高效为特色的新兴农业产业正在这里扎根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四排山乡:开展2025年秋季“小学期”制教师能力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