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果香悄然弥漫,又到了水果丰收的季节!近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抗社区的金丝凤梨抢“鲜”上市,在芒抗金丝凤梨专业合作社的蔬果收购点,一筐筐新鲜采摘的金丝凤梨经工人们分拣、打包,迅速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这幅甜蜜的丰收图始于芒抗社区党总支的大胆尝试。1991年,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芒抗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村组干部到西双版纳考察学习,并带头试种从西双版纳引进的“卡因”凤梨品种。经过多年悉心培育,1993年,首批果树迎来挂果,因甜度高、品质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芒抗社区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全村共有908户3904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芒抗社区是耿马县唯一适宜种植凤梨的地区,也是远近闻名的“菠萝之乡”。
清晨,党员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贺赛党戴上草帽、背上背篓,在自家的菠萝地里来回穿梭,他不时掀开套果的袋子查看果实长势。“今年菠萝价格好,我家一共种了26亩,平均亩产3.5吨,保守估计今年能卖27余万元。”贺赛党边介绍边套紧果袋。
品牌塑造是产业发展的“金名片”。芒抗社区聚焦“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目标,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订单收购、销售统筹、品牌打造+农户分散精细管理的“五统一分”模式,凤梨成为了带动村民增收的“金果果”。2019年,芒抗金丝凤梨获得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称号,同年在上海市“百县百品”比赛中获得水果类评比金奖。
从试种试验到富民产业,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目前,芒抗社区凤梨种植户从最初的3户增加到266户,亩产量从最初的2吨提升到3.5吨以上,单户种植规模达80余亩,整个社区种植规模达4600亩。
凤梨在种植、管护、采收等各个环节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每到旺季,周边村民便涌入田间。“在凤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120元,家门口赚钱顾家,心里更踏实。”连续五年来务工的杨华满意地说。
产业兴旺让乡村强、村民富。“这两年凤梨价好不愁销路,村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楼房,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芒抗社区刀志明笑容满面地说,2024年,凤梨产业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创收32.9万元。
近年来,芒抗社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按照“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由社区党总支领办成立“芒抗金丝凤梨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芒抗金丝凤梨”品牌。以此为基础,探索“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村集体增资、农户增收“四赢”目标,成功将凤梨培育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浙江、上海等地。
如今,凤梨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年产值突破4800万元。一颗颗金灿灿的凤梨不仅圆了果农们的增收致富梦,也照亮了乡村振兴路。